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3-12 13:06:0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为下丘脑分泌的生殖调节激素,其生理作用是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成促性腺激素,将其从储备池中动员至释放的位置,继而直接释放。 

 

(一)产生部位及运输 

 GnRH神经细胞在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并分泌GnRH,转运至中隆,直接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或通过脑室膜细胞持续释放入第三脑室。GnRH含量最多的部位是在下丘脑核团的正中隆起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弓状核对调节GnRH脉冲式释放起重要作用。性激素可能通过刺激弓状核神经元突触联系反馈调节GnRH释放。弓状核中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可能是联系能量营养与生殖功能的“桥梁”,从而协调生殖与代谢的稳定。GnRH以LH释放激素为主,促使脑下垂体前叶释放大量的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较少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故也称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 


 (二)分泌特点 

 GnRH呈间歇而规律的脉冲式分泌,此由弓状核内部固有的节律决定。GnRH分泌量甚小且主要通过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外周血中含量甚微,不易测出。GnRH分泌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交互连接,因此多种神经递质、激素及生长因子可交互作用并调节GnRH释放。GnRH半衰期仅2~4分钟,由于GnRH半衰期短暂并且迅速被周围循环所稀释,血液内的LH脉冲频率与GnRH分泌基本一致,常用测定血LH浓度变化以间接判断GnRH释放脉冲的频度与幅度。由于传递有生物效应的GnRH仅限于垂体门脉系统,对生殖周期的控制就需GnRH持续不断释放,并且需有精确的节律与幅度。 


 实验发现在卵巢周期的不同时期GnRH脉冲的频度与幅度是不同的。妇女早卵泡期GnRH脉冲频率为90~120分钟一次,晚卵泡期的高雌激素水平抑制GnRH的脉冲频率,呈现低幅高频型,孕激素抑制GnRH的脉冲频率,在黄体期为3~4小时一次,呈低频高幅型。Knobil和Hotchkiss的研究显示GnRH的脉冲频率变化从晚卵泡期的71分钟到黄体晚期的216分钟。 

 

(三)基因表达和化学结构 

 GnRH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处,GnRH基因包含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由2、3外显子和第4外显子的一部分共同编码GnRH前体,GnRH前体包括一个含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0个氨基酸的GnRH、一个断裂位点及含56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蛋白(GnRH associated protein,GAP)。1971年,Schally及Guillemin分别从猪和羊的下丘脑分离并提纯了GnRH,确定其结构为10肽,10个氨基酸形成“U”字形排列,即(焦)谷-组-色氨酸及其氨基酸末端,是GnRH的活性基团,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细胞膜的Ca+通道进入细胞。10个氨基酸中的第2、3位氨基酸残基是生物活性中心,第4~10位氨基酸残基参与和受体的结合,第8位氨基酸为GnRH调控促性腺激素合成后释放的关键。第6位甘氨酸、第5及7位氨基酸的连接易被内肽酶所破坏,第9和10位的甘氨酸的连接也易被羧基酰胺肽酶所切断。故GnRH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仅为2~4分钟。若第6位氨基酸被D型氨基酸替代,第10位甘酰胺代之以乙基胺,则可提高与受体的亲和力及耐酶解能力,成为GnRH的高效激动剂。在下丘脑性不排卵的病例,可应用脉冲式GnRH促成排卵,用合成的9肽的GnRH类似物或激动剂增强效应。根据不同的激动剂可为10肽GnRH数10~100倍受体结合效应。开始应用的几天,FSH和LH大量分泌并释放,为升调节期,数天后下丘脑的GnRH受体被持续占据,不能反映GnRH的脉冲刺激,FSH、LH的分泌被抑制,此时起到的是降调节作用。 


 根据对受体的亲和力,GnRH可分为三种类型:GnRH Ⅰ、GnRH Ⅱ和GnRH Ⅲ。GnRH Ⅰ即传统的GnRH,GnRH Ⅱ和GnRH Ⅲ存在于多种人类以外的动物,可能不直接参与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控。现已发现人类的GnRH Ⅱ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P13,与GnRH Ⅰ基因有明显区别,GnRH Ⅱ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与GnRH Ⅰ也明显不同,GnRH Ⅱ在脑外表达最高,在人体中的作用尚不清楚。GnRH Ⅲ的存在已经在人脑中被确认,但其作用不明,公认序列尚未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 


 (四)分泌调节 

 GnRH分泌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神经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边缘系统、新皮质、中脑等区与下丘脑有复杂的神经联络,体内外的各种刺激通过神经通路影响下丘脑的脉冲式分泌。位于视交叉前区内接受雌激素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GB)神经元对GnRH分泌的反馈可能起作用。下丘脑中分泌kisspeptin的Kiss1神经元释放的神经肽类可以刺激GnRH神经元释放GnRH,说明kisspeptin对正常的GnRH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已明确了GPR54/Kp通路的作用机制,胞膜上的GPR54受体与Kp结合后,激活胞质中的PKC/PIPC2通路,胞质中钙离子正常释放。 


 2.局部神经递质的调控 

 脑内多种神经递质都能影响GnRH的脉冲式分泌。GnRH脉冲释放受到儿茶酚胺中介,去甲肾上腺素对GnRH起刺激作用,而多巴胺及5-羟色胺起抑制作用,儿茶酚胺可能影响GnRH释放的频率及幅度,从而药物或精神因素可能改变儿茶酚胺合成或代谢,进一步影响GnRH脉冲释放而改变垂体功能。 


 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 

 弓状核上存在雌激素(estrogen,E)受体α和β,两种受体均可介导雌激素作用于GnRH神经元。GnRH基因包含了对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的激素反应元件。GnRH基因转录在不同程度上受雌激素调控。雌激素可抑制GnRH的基因表达与生物合成,但对GnRH分泌的影响并不确定。雌激素和孕激素(progesterone,P)还可能通过多巴胺和β-内啡肽神经元间接影响GnRH的脉冲分泌。 


 4.垂体对GnRH的脉冲分泌直接进行反馈调节 

 这是经典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对上级中枢的短反馈。垂体前叶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接受下丘脑GnRH脉冲信号,促使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并对GnRH分泌的脉冲幅度和频率进行调节。 


 (五)GnRH类似物 

 GnRH受体为一种G蛋白受体,可通过三磷酸肌醇及甘油二酯作为第二信使刺激蛋白激酶,释放钙离子和激活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该受体由14号染色体长臂21.1的基因编码并表达于许多脑外组织中。GnRH受体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GnRH本身、抑制素、激活素、雌激素及孕激素。 


 通过将不同位置的氨基酸进行置换或去除,可以得到一些化学结构和GnRH相似的化合物,称为GnRH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GnRH类似物包括GnRH激动剂(GnRH agonist,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 antagonist,GnRH-A)。GnRH-a与天然的GnRH作用相同,因为替换了天然GnRH第6或10位氨基酸,半衰期延长,与受体的亲和性增加数十倍至百倍,且更加稳定。使用GnRH-a后,由于这是一种激动剂且作用更强,与垂体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会促使其分泌FSH和LH增加,继而需要受体变构恢复,以待下一个脉冲信号刺激。由于GnRH-a对GnRH受体有更高的亲和力,与GnRH受体的结合更为持久,使受体不能复位接受新的脉冲信号而失活。当GnRH-a持续存在时,大部分的受体被占据并移至细胞内,使垂体细胞表面的GnRH受体明显丢失并得不到补充而缺乏GnRH受体,不能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发生反应。此外,持续而非脉冲式兴奋垂体可能增加了垂体的无反应性,使垂体的FSH和LH分泌显著减少,呈药物去垂体状态,卵巢处于卵泡早期甚至达绝经水平,称为垂体的降调节。这种状态会随停药而恢复。 


 GnRH-A的特点是天然10肽GnRH中多个氨基酸被取代。GnRH-A通过竞争性阻断GnRH受体而产生效应,没有最初应用GnRH-a后的垂体刺激作用,起效迅速,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保留垂体的反应性,对症状的早期改善更有效。目前GnRH类似物通过长期降调节可以治疗多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儿童性早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可降低子宫颈癌的风险。胎盘自身可生成GnRH或GnRH样多肽物质。美国第一个批准的类似物是亮丙瑞林,又称为乙酸亮丙瑞林(leuprorelin acetate)。


844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