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病原体对生育力的影响

再造人
发表于 2023-08-06 19:38:25


在临床工作中,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其他感染性疾病还有TORCH、HIV、梅毒等。但未见有相关此类病原体感染可直接导致患者不孕的报道。而且在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中,也有研究表明感染上述病原体后,经过正规治疗,临床妊娠结局和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然而,由于妊娠期妇女或新生儿感染后,对母婴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于HIV感染者,需要综合多专业知识,对其妊娠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TORC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英文字母的缩写:T (toxoplasma)代表弓形体原虫;R (rubella virus) 代表风疹病毒;C (cytomegalo virus)代表巨细胞病毒;H (herpes simplex virus) 代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O (others)代表其他多种病原体,也包括梅毒螺旋体等。人体感染TORCH后,一般呈亚临床感染,无明显症状。但是母体内的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生产时经产道传播给胎儿及新生儿。宫内胎儿感染后,可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等。当新生儿通过产道或母乳喂养的方式感染此类病毒后,会对新生儿的智力、视力、神经运动系统等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建议在孕前或孕期加强监测,必要时终止妊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破坏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由于HIV的变异极其迅速,目前难以生产特异性疫苗,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人体感染HIV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妇科炎症及HPV感染率增加,自然妊娠率也可能受到影响。

目前,HIV感染者在得到合理治疗病情控制后可以正常妊娠,但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占所有新生儿HIV感染者的90%。其感染机制主要是通过宫内感染;也可由于产道出血,病毒通过胎儿破损皮肤进入胎儿体内;另外,由于母乳中含有HIV病毒,可通过母乳喂养直接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抗病毒药物对胎儿危害较大,在妊娠期可权衡利弊选择是否终止妊娠。若考虑继续妊娠及分娩,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产科干预及人工喂养可有效降低母婴垂直传播风险。产科干预时要避免产前及产时创伤性检查,注意分娩前清理产道及合理使用剖宫产等。


虽然HIV感染者可自由选择是否自然妊娠,但对于合并不孕症的HIV感染者而言,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拒绝为其提供人工助孕治疗。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无论是从人权还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都不应该拒绝HIV感染者的助孕请求,否则他们可能会为了妊娠而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在助孕过程中,对精液的合理处理可以显著降低HIV病毒感染的风险,还需要注意在开始助孕前需要和产科、感染科及心理咨询科医师充分沟通,在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注意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


906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