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以监测服用环孢素后2小时浓度多见?

再造人
发表于 2022-03-02 15:03:03


    目前,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

 

    ①谷浓度(C0)监测,即在服药前半小时抽血测血药浓度,这是传统的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已沿用数十年,但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与环孢素的药物暴露量相关性不强,不能准确反映病人之间个体变异性,不能精确监测环孢素吸收的速率、程度和变异性,不是临床疗效的准确预测指标。

 

    ②药物暴露量的监测,药物暴露量又称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由于药代动力学能准确反映环孢素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是最理想的个体化环孢素用药方案的预测指标;研究表明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预测急性排异反应和—年移植物存活率的指标,但它需要测定服药前,服药后1、2、4、6、8、10、12、14、18、20、24小时各点的药物浓度。由于需连续多次采血,操作繁琐,测定费用高,因此很少被采用.仅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对其他监测方法的补充。

 

    ③服药后2小时浓度(C2)监测,前瞻性研究表明,C2与AUC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与C0相比,C2能更好地反映环孢素的吸收情况。临床上监测C2,能明显降低环孢素的用量、降低急性排异应的发生率,减轻排异反应的严重程度,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006年罗马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移梢大会上,专家们推荐用C2代替传统的C0监测方法。



466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