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的回输和迁移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4-26 23:23:32


DCs迁移至淋巴结对于诱导免疫应答至关重要,DCs的迁移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目前,DC疫苗的给药途径包括皮内、皮下、静脉输注、淋巴结内或肿瘤内给药,但是最佳的给药途径尚未确定。一项临床研究将大量铟-111标记的负载黑色素瘤多肽的DC疫苗通过皮内注射至患者体内,大部分细胞驻留在注射位置,丧失活力,并在48小时内被清除,仅有小于5%的细胞迁移到引流淋巴结。而通过瘤内给药的方式将DC疫苗回输患者体内的实验显示其驻留在注射部位,很少迁移导引流淋巴结中,表明疫苗无法达到其他靶标。


较新的给药策略是通过多种途径同时施用DC疫苗,即皮内注射和静脉内注射以诱导全身反应,以及直接向淋巴结内(经鼻内)施用。经鼻施用的负载有黑色素瘤多肽的DC疫苗,可在注射后30分钟内迁移到多个淋巴结。尽管将DCs直接递送到淋巴结中,但引起的免疫反应与皮内注射DC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相当。此现象可能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


①将疫苗正确注射到淋巴结技术难度高,注射不当会造成淋巴结结构的破坏;


②淋巴结内注射会将所有DC疫苗输送到淋巴结中,而经过皮内注射的DC疫苗,只有存活的、成熟的以及功能齐全的DCs才会最终迁移到淋巴结进而刺激T细胞反应。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减少注射的细胞数量可改善DC疫苗的迁移(NCT00243594)。另外,使用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疫苗预处理DC疫苗注射部位可诱导CCL21水平上调而改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DCs迁移。这说明在DC疫苗注射部位产生局部炎症反应或有助于改善DCs的迁移,下一步实验可将这一策略引入DCs疫苗的设计中,以增强DCs进入淋巴结的能力。总的来说,迁移到淋巴结的DCs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DCs是否可直接诱导T细胞的免疫应答?成熟的DCs是否可以摄取死细胞,利用驻留的DCs交叉呈递抗原?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837 0

上一篇:抗原的负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