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检查化验结果解读

再造人
发表于 2022-12-03 20:36:42


肾功能检查是在实验室,用尿液的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


1.血肌酐测定


(1)原理

血中的肌酐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内源性肌酐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时,血肌酐浓度为稳定值,因此,血肌酐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参考范围

成人血肌酐:男性44~132µmol/L,女性70~106µmol/L(不同试剂或方法正常值范围略有不同)。


(3)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食物中毒、肾衰竭等。

影响血肌酐浓度的生理因素:除受可控制的外源性肌酐影响外,还受机体肌肉含量、年龄等不可控的生理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肌肉消瘦者血肌酐可能偏低,一旦血肌酐轻微上升,就要警惕肾功能减退,应进一步做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监测。重症肌无力、妊娠、肌萎缩、衰老都会使肌酐浓度降低。


2.血尿素测定


(1)原理

尿素是机体内蛋白代谢的终末产物,分子量小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滤过肾小球。进入原尿中的尿素约50%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有少量排泌。肾实质受损时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浓度会升高,通过测定血尿素或血尿素氮浓度可以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


(2)参考范围

成人血尿素为1.8~7.1mmol/L(不同试剂或方法正常值范围略有不同)。


(3)临床意义

生理性改变:升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后,生理性降低见于妊娠期。

病理性升高:肾前因素,可见于急性失血、休克、脱水、烧伤等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动脉狭窄,应用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等;肾后因素,可见于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消化道出血及挤压综合征等。


3.血尿素氮测定


(1)原理

尿素氮是人体内氮的主要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经由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测定其含量可以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肾病和代谢紊乱。


(2)参考范围

成人1.4~8.3mmol/L(不同试剂或方法正常值范围略有不同)。


(3)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食用高蛋白的食物。

病理性增高:剧烈呕吐、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长期腹泻、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等导致的尿路受阻、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等。

尿素氮偏低: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平时注意补充营养,定期复查。

病理性降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4.血尿酸


(1)原理

尿酸是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肾小球滤过,大部分经由肾排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尿酸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此项指标可早期筛查肾病变。


(2)参考范围

异常范围:男性>420µmol/L,女性>360µmol/L(不同试剂或方法正常值范围略有不同)。


(3)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反应、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

病理性增高:临床以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为常见,但也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如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肾病;药物及毒物所致,如利尿剂、铅中毒和乙醇中毒等;糖尿病、长期禁食、肥胖等所致的酮症酸中毒;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及抗癌药物化疗时;嘌呤代谢中特征性的酶原发性缺乏等。


5.尿免疫球蛋白测定


(1)原理


免疫球蛋白是血清中的大分子蛋白,包括IgM、IgG、IgA等。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选择性功能使之不能透过,所以尿中含量非常低。一旦尿中出现大量免疫球蛋白,即说明肾小球底膜病变严重。尿免疫球蛋白的测定一般收集24小时的尿液送检,其数值可以评估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情况,对诊断尿路感染和泌尿道疾病也有参考价值。


(2)参考范围

IgG<3ng/24h;IgA<1ng/24h;IgM:0ng/24h。


(3)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病理性增高,常见于慢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膀胱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某些高血压、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泌尿系统结石等。


6.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1)原理


生理状况下,白蛋白几乎不能滤过肾小球,即使少量地滤入原尿,也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受损,白蛋白在尿中的漏出量增加,即使早期的轻微受损,也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尿液中的白蛋白可反映肾小球受损情况。


(2)参考范围

定时留尿:每分钟白蛋白的排泄率AER<20µg/min,24小时尿样本计算白蛋白的总排出量<30mg/24h。


(3)临床意义


尿液出现微量白蛋白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等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早期,此外泌尿系统感染、心力衰竭、隐匿性肾炎等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剧烈运动后尿中可出现白蛋白,故样本采集应在清晨、安静状态下为宜。


7.尿渗量测定


(1)原理


尿渗量是指尿液中所含溶质的质粒数,它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颗粒数,而与颗粒的种类、大小、所带电荷数无关。因此,尿渗量测定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少,更能真实地反映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监测尿浓缩功能及肾小管实质损伤。


(2)参考范围


成人尿渗量为600~1000mOsm/kgH2O。


(3)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糖尿病、急性肾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等。

病理性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酸性肾病、阻塞性肾病等。

人们习惯将泌尿系统称之为“下水道”,尤其将肾比喻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可见它地位的重要性。肾是调节体液,生成尿液,排除多余水分、废物和毒素,分泌激素,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当“下水道”坏了,尤其是肾出现故障时,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就不能完全排除,造成身体内部环境失去平衡,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合理营养干预是保护肾功能、延长肾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1099 0

上一篇:尿常规解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