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闭经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6-13 21:27:56

 
闭经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首先要除外生理性闭经的可能性;对病理性闭经才能进行病因鉴别和处理。以下介绍4个生理性闭经期的内分泌基础有助于临床上对病理性闭经的鉴别诊断。 
 
(一)青春前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的启动始于胎儿期,并持续到新生儿期。儿童期由于中枢某些抑制物质的影响,HPO轴功能处于静寂状态,内外生殖器官呈幼稚型。青春前期中枢抑制因素被解除,下丘脑GnRH脉冲式分泌启动,促进了垂体FSH、LH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刺激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及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女童的第二性征及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发育成熟。 

 月经的初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是当卵巢内卵泡发育产生的雌激素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到一定程度,并在卵泡闭锁时出现雌激素的波动或撤退时,增殖的子宫内膜剥脱时出现。月经初潮前的青春前期-青春期发育阶段未有月经来潮属于生理现象。 

 (二)妊娠期 
 一旦胚泡着床,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绒毛促性腺激素支持卵巢黄体,使其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并持续分泌大量雌、孕激素,支持子宫内膜从分泌期内膜转化成蜕膜组织,以支持早期胚胎的发育,所以不再有子宫内膜脱落与月经。妊娠3个月后胎盘形成,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和蛋白激素,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Gn分泌,卵巢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一旦妊娠结束,当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正常关系时,月经即再现。妊娠期的月经闭止属生理现象。 
 
(三)哺乳期 
 分娩以后,若母乳喂养,定时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可导致垂体催乳素大量并规律地分泌,使血中PRL水平呈规律的间断性升高,从而抑制了下丘脑GnRH和垂体Gn的分泌,并且血中催乳素的升高还可降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使分娩后卵巢功能仍处抑制状态,故在分娩以后若定时规律地哺乳一般仍维持闭经,属生理性。但若哺乳不规律或哺乳次数减少时,血中PRL不足以抑制卵巢功能时,仍可能出现不规则月经。通常不哺乳的妇女在产后1~2个月由于血中PRL下降,对下丘脑GnRH的抑制解除,月经即逐渐恢复正常;若超过6个月未见月经来潮应检查原因。 

 (四)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 
 有研究显示女性37岁后卵巢内始基卵泡数随增龄卵泡闭锁的速率加快,这是一个不可逆、渐进、累积的过程。卵巢内卵泡减少将导致早卵泡期血INH-B降低,继而FSH水平升高,故卵巢功能衰退的早期,由于FSH水平升高对卵巢内剩余卵泡的刺激,常出现黄体不健或不规则的卵泡发育和闭锁交替,可导致月经频发或月经不规则;随着卵巢内卵泡数的进一步减少到耗竭,FSH水平进一步升高,起初卵泡对FSH的敏感性降低而停止发育,继而由于卵巢内卵泡的耗竭,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完全停止,子宫内膜因失去雌激素的刺激而月经闭止,此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月经闭止称绝经。

643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