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治疗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6-12 21:42:02


 由于PMS病因不清,所以缓解症状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并强调个体化原则。 


 (一)一般治疗 

 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通常先采用心理疏导,调整心理状态,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减轻压力对缓解症状有重要作用。认识疾病、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缓解症状也很重要。限制盐、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有研究显示,适当补钙可以缓解PMS患者经前的抑郁、疲劳、疼痛和水肿。其他如补充微量元素镁、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也有助于缓解症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PMS的影响研究颇多,至今尚无定论。此外,规律的有氧运动也很重要,可以改善情绪,缓解症状,可能与增加脑内β-内啡肽水平有关。一般治疗无效,可给予药物治疗。 

 

(二)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是治疗PMS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重度PMS患者。给药时间为月经开始前14天至月经来潮或经后停用,也可全月经周期连续服用,常用药物为氟西汀,20mg,每天一次,口服,无明显副作用。对缓解精神症状及行为改变效果明显,对躯体症状疗效欠佳。其他还可选择: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等。 


 2.抗焦虑药 

 适用于明显焦虑及易怒的患者。常用药物:阿普唑仑,由于潜在的药物依赖性,通常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无效时的二线用药。经前用药,起始剂量为0.25mg,每天2~3次,口服。逐渐递增,最大剂量为每天4mg,一直用至月经来潮的第2~3天。 


 3.抑制排卵 

 由于认为卵巢产生的性激素与PMS的病理生理有关,所以很早就提出了这种治疗方法。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通过降调节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抑制排卵,造成低促性腺激素状态、低雌激素状态,缓解症状。但价格昂贵,其相关的低雌激素症状,尤其是骨质疏松,限制了它的长期应用。低剂量雌激素反相添加治疗虽可防止部分副作用,但长期应用的有效性仍有待证实。有研究显示,替勃龙(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可保护骨丢失,且不降低GnRHa的治疗作用。


②连续联合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减少月经周期中激素的波动,主要用于改善躯体症状,如:头痛、乳房胀痛、腹痛等。但其疗效尚不确定。新型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可能更有助于症状改善。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安体舒通)可减轻水钠潴留,明显改善乳房胀痛、腹胀和体重增加。还可改善抑郁情绪,缓解精神症状。20~40mg,每天2~3次,口服,每天或黄体期给药。 

 

5.其他 

 前列腺素抑制剂可缓解头痛、腹痛;溴隐亭对乳房疼痛有效;适量的维生素B6也可改善症状。此外,中医中药和针灸对PMS的治疗也在研究中。 


 总之,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是周期性发生,黄体晚期加重的一类涉及神经和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疾患。目前病因不清,多归为抑郁障碍相类似的问题。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连续联合复方口服避孕药和抗抑郁药等方法。


573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