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炎的潜在致病菌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6-12 21:40:39


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肝炎患者的病理生理进程,如肝脏炎症,肝硬化、肝衰竭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随着肝炎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肠道菌群失衡程度加重,潜在致病菌丰度异常增高,潜在有益菌丰度降低。


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显著不同于健康个体,表现为拟杆菌门显著减少,变形菌门和梭菌门显著升高,肠杆菌科和链球菌科等致病菌显著增高,而毛螺菌科等有益菌显著减少。我们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改变,对人体的营养、抗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瘤胃菌(Ruminococcaceae)等菌群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显著减少,而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等一些口腔源性细菌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显著富集。有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比值(B/E)减少,肠道抵御细菌定植的能力减弱。研究显示B/E比值在健康人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依次下降。对肝硬化患者唾液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唾液菌群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均与健康人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肝性脑病患者唾液菌群中肠杆菌科和肠球菌科等致病菌显著增高,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系统性炎症相关,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口腔菌群和肠道菌群均发生显著改变,在病情更严重的患者中,菌群改变更加明显。研究也发现大量潜在致病菌如韦荣球菌属,弯曲菌属,链球菌属,梭菌属,嗜血杆菌属等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肝硬化腹水检出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同时肝衰竭和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研究中发现链球菌科细菌异常增高。提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链球菌等潜在致病菌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细菌移位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等风险发生,以及通过过度炎症活化加重病情。


肠道细菌移位被认为是病原菌进入机体组织引发感染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大量潜在致病菌增加,提示紊乱的肠道菌群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致病菌的重要来源,致使发生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重型肝炎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细菌移位被认为是导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肠道来源的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最常见。同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出的腹水细菌或细菌DNA种类,与肠道异常增高的潜在致病菌,如链球菌科、梭形杆菌科细菌等一致,提示肠道异常增高的潜在致病菌可能通过肠道细菌移位导致宿主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感染发生。


720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