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4-27 22:09:35


1975年,科学家们首次报道了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的存在,并且发现了其杀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方式与T细胞有很大的不同。虽然NK细胞与T、B细胞都来源于共同淋巴样祖细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CLP),但其不表达由重排基因编码的T、B细胞经典抗原受体(TCR,BCR),无须预先致敏,不依赖MHC限制便可起到杀伤作用。


NK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CLP,不仅存在于初级和次级淋巴组织中,同时在肺,肝以及外周血等非淋巴组织中也有分布。外周血的NK细胞大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5%。人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3-CD56+,其中根据CD56表达量的高低,可以将NK细胞分为两群——CD56dim和CD56brightNK细胞。


CD56dimNK细胞高表达CD16、LFA-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同时表达中亲和力IL-2βγ受体以及CXCR1和CX3CR1等趋化因子受体。其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具有细胞毒性;而CD56brightNK细胞高表达CD94/NKG2A、CD2和CD62,同时还高表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如高亲和力的IL-2受体(IL-2Rαβγ)、c-Kit和CCR7,主要存在于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其被激活后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但细胞毒性较低。


NK细胞的杀伤功能依赖于其表面的一系列激活和抑制性受体。生理情况下,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如KIRs,可以与HLA-Ⅰ类分子(在人正常细胞中几乎都有表达)结合,使NK细胞的活性被抑制,无法发挥杀伤功能。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大多缺乏HLA-Ⅰ类分子,呈现missing self(丧失自我)的状态,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和HLA-Ⅰ类分子不能互相识别,NK细胞被活化,进而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者肿瘤细胞,达到免疫清除的目的。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①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可以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打孔”,形成穿孔素分子聚合而成的孔道,水和电解质可以通过此孔道进入靶细胞,导致细胞裂解;


②通过死亡受体途径,活化的NK细胞表达FasL或TNF-α,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Fas或者TNFR-I结合,从而诱导靶细胞凋亡;


③NK细胞表面表达的CD16分子可以与已结合在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Fc段结合,这种交联作用可以迅速激活NK细胞,使其发挥杀伤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674 0

上一篇:前列腺素 
下一篇:NK细胞受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