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措施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3-16 19:28:55


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措施涉及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需要相关学科的联合管理。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施行围手术期合理用血的第一步。临床医师应重点关注贫血、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以及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识别贫血和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由此制定减少输血的方案(如,调整抗凝药剂量或术前停用口服抗凝药)。拟定周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纠正术前贫血、用微创手术替代开放手术等措施,尽可能预防或减少出血。


术中PBM需强调减少术中出血、收集术中失血及血液回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避免低容量及心动过速等因素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先进的手术止血方法、微创外科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和输血率,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手术部位的血供如抬高手术部位、使用止血带、使用局部血管收缩药物等以减少出血。同时控制性降压技术也可以有效减少失血,但必须严密监测及控制血压,以保障重要脏器的血供。使用氩气电凝刀、超声刀等新型手术设备亦可减少失血,使手术视野清晰。局部止血剂含有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可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全身性使用凝血物质(如凝血因子Ⅶ、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可减少术中失血。另外,减少术中失血需避免低体温,因为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增加术中出血。


围手术期PBM需持续至术后。术后前几个小时需严密观察术后失血。如果持续性出血,需立刻返回手术室探查。如果必要,术后引流管收集的血液可以通过洗涤、过滤而回输。任何抽血化验尽可能抽取最小的血量。此外,术后避免反复抽血化验,当有明确指征提示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时可行实验室检测。对术后失血较多的患者,如需异体输血,要严格把握指征,合理输血治疗。


751 0

上一篇:催乳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