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

再造人
发表于 2024-02-25 22:48:25


1.保存温度

血浆存放于-20℃,使用前于37℃恒温水浴中解冻,温度过高会影响凝血因子以及导致血浆蛋白变性,温度过低会导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析出。融化后的血浆必须在4~6小时内使用,不能再重新冰冻保存,暂时不输注可放入4℃冰箱暂存。


AABB指南规定解冻FFP存储在2~6℃之间,并在24小时内使用。如果未使用,最多可储存至第5天。多项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Ⅴ和Ⅷ在FFP解冻后5天虽有所减少,但仍可保持在可接受的止血水平内。另一项研究显示FFP在解冻后第0天和解冻后第5天(解冻血浆储存5天)相比,解冻储存5天的FFP凝血酶生成减少40%。凝血因子(FⅤ、Ⅶ、Ⅷ、vWF和游离蛋白S)水平下降30%。预解冻FFP若在超出温控(2~6℃)外的环境放置少于30分钟可重新被放回冰箱储存继续储存。


2.血浆过敏

一些患者输注血浆会有过敏反应(轻度发生率为1%~3%),此类患者应避免再次输注,或在查明过敏原因的前提下,可选择性输注特定种类血浆。


3.心肾功能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要慎重选择,一方面输入血浆会加重循环负荷;另一方面对于肾衰患者血浆蛋白会引起负担。


4.输血不良反应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在冻融过程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与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FNHTR)有关。FFP是最常见的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相关的血液产物,引发此类疾病FFP输注风险比红细胞高6.9倍。


5.凝血因子抗体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患者在反复输注FFP后,血液中可能出现抗体或抑制物。


6.输注比例

多中心的临床前瞻试验显示在24小时内需要大于3单位红细胞输注的创伤患者接受血浆∶红细胞>1∶2与接受二者比值<1∶2的患者相比,6和24小时死亡率显著降低。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比值分别为1∶1∶1与1∶1∶2时,尽管在并发症或24小时和30天的总死亡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前者因出血引起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因此血浆及早介入使得消耗的凝血因子得到及时补充可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



589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