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粪菌移植

再造人
发表于 2022-10-29 17:20:08


肠道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捐献者粪便中的菌群导入患者的肠道,以重建患者肠道菌群稳态,对抗由抗生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2011年一项1500例肠道粪菌移植的报道肯定了其疗效。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指出,肠道粪菌移植的适应证包括:反复发作的伪膜性肠炎(尤其是对万古霉素缓慢减量或冲击疗法无效者)、标准疗法(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1周无效的中度伪膜性肠炎以及标准疗法治疗48h无效的重度或暴发性伪膜性肠炎。


肠道粪菌移植近期与远期的不良反应较小,轻度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发热、腹泻、呕吐、便秘等,严重不良反应如穿孔、出血、窒息等主要与粪菌移植的操作有关。


2017年肠道粪菌移植欧洲共识建议在临床中将肠道粪菌移植作为中度和重度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的治疗选择,而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建议对初发艰难梭菌感染行肠道粪菌移植治疗。虽在既往研究中显示肠道粪菌移植治疗安全,然而潜在的感染性病原体传播仍应该密切警惕和关注。为了防止普通细菌和肠道病毒病原体,需对捐献者的血液和粪便进行严格的筛选。欧洲共识中提出对于肠道粪菌移植可能的粪便捐献者,在初期筛选时需经医学检查、面试,并排除既往疾病和危险因素,包括过去6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免疫功能正常、未吸食毒品、无高危行为、近期无疫区旅游史、无慢性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所初筛出的粪便捐献者在捐献当日应进一步筛选以排除近期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合适的粪便捐献者应至少在捐献前4周行血液和粪便的化验,血液检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粪便检查包括虫卵和寄生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粪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鞭毛虫抗原。关于粪便的准备,应尽量使用最少的步骤来准备新鲜粪便,供者操作前晚上服用导泻药,第二天早上收集粪便,混入500ml盐水,尽可能混匀,用于肠道粪菌移植的粪便可以冰冻。患有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在肠道粪菌移植前至少应用3天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在粪便灌入前12~48h停用抗生素,粪便接受者在经上消化道路径或结肠镜路径行肠道粪菌移植准备时,应使用聚乙二醇进行清洁肠道准备。如果可能,尽量在肠道粪菌移植时将捐献者粪便通过结肠镜的操作通道灌入到右侧结肠。然而在重症结肠炎患者中,为安全起见可将粪便悬浮物喷洒在左侧结肠。肠道粪菌移植可以通过灌肠器灌入,应提前指导患者,灌入的粪便应在肠道内至少保留30min(2017年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为尽量保留2h),并且尽量仰位以减少粪便排出的急迫感。对于治疗失败的艰难梭菌感染或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可重复肠道粪菌移植治疗。对于可能出现的操作步骤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应对受者进行监测。目前针对肠道粪菌移植的长期不良事件监测的周期和时间长度尚无定论,随访应包括临床及分析资料,因艰难梭菌感染而行肠道粪菌移植治疗的患者,应至少随访8周。


739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