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术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再造人
发表于 2022-10-12 10:51:08


目前,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肺移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谵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出现认知缺陷包括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及人格变化,影响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判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认知状态。当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不确定感就会发生。而疾病不确定感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它会以不同程度的恐惧、震惊、无力、心神不安等表现出来。伴随着患者的身心反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感觉:患者会担忧即将来临的危险,从而出现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和摆脱现状的强烈愿望;生理性肌肉紧张或震颤,出现心率、呼吸变快或不规则,甚至血压增高、手脚出汗、失眠、胃肠功能异常(如腹泻、便秘等)。


(2)行为:出现逃避行为、言语异常、运动协调异常。抑郁虽然与术后存活率无明显关系,但会影响患者对新器官的接受能力、对康复及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理卫生知识,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使肺移植术后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康的行为。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肺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评价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患者面对特殊的治疗环境以及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各种痛苦体验,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各种情绪反应,这些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受者术后康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曲霉菌感染导致病程延长、使用药物比较多、疗效不明显、症状反复出现时,应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使其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因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多毛发、体型改变等,医护人员、患者家属都应多与患者交流,让其体会到关爱。

患者出院后应建立标准化的院外随访路径,包括电话随访、上门随访、返院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护理问题及监测结果,做好生活家居指导、患者的自我监测指导、健康教育等,通过上述形式,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资料,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


699 0

评论